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315曝光的又一汽车产品缺陷问题,这次上榜单的是大家熟知的价格在40、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豪华汽车。多数豪车车主投诉车内异味严重,车内刺鼻气味能够持续2-3年,有些更是持续7年还挥之不去。每天面对刺鼻的味道,多数车主出现头晕、眼睛刺痛等症状,有些更是出现免疫力下降以及肺部疾病。车坏了可以换,身体坏了该怎么办?
污染源头追踪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与汽车生产工艺和材料密切相关。最近曝光的沥青阻尼片的使用就是豪车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有专家指,沥青材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淘汰多年,在国际上很多汽车厂商会选择发泡橡胶、合成树脂作为阻尼片的主要材料,从毒性来说,沥青的含毒量最高。沥青在车辆发动机等部位高温工作环境下,会分解出芳香烃物质,而这种物质是被国际公认的强烈致癌物质。
其他污染源
除了阻尼片是否就没有别的空气污染源了吗?有关专家回应说沥青并不是唯一的污染源,汽车里还有十几种材料,都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如果选用的是价格比较低廉的非环保材料,肯定也会对车内环境造成污染。
新车气味主要来自车内散发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如苯、甲苯。特别是在长期密闭的车内环境中,由于空气的不流通,导致VOC 浓度较高,达到一定浓度并长时间接触,会使人产生乏力、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严重时会伤害到人体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影响生殖功能、导致白血病或致癌、促癌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TVOC(总挥发有机化合物简称)认定为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并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10大威胁。
通常,新车内VOC主要来源于汽车地毯、仪表板的塑料件、车顶毡、座椅以及其他装饰时使用的胶黏剂等。汽车使用的塑料盒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经过高温或长期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空气污染。
解决之道
面对如此大的威胁,应如何解决?首先汽车供应商应在材料及工艺上严格把关。解决汽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只能从源头抓起。以在汽车内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塑料而言,有些发达国家每辆汽车塑料用量已达200kg,占整个车重的20%,并且这个数据在每年增加。面对消费者和主机厂对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强烈诉求,低散发的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开发就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针对如何降低汽车用塑料有害挥发物的含量,很多原材料供应商都做了相应的研究。例如,锦湖日丽针对提高汽车内空气质量推出了汽车内饰用塑可净低VOC材料。塑可净 PC/ABS、ABS系列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部分,其 TVOC含量小于20μgC/g,远低于各大主机厂要求。
对消费者而言,我们在选车和用车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办法降低车内污染。如选车时除直观的嗅闻外,可选用一些可检测车内空气质量如甲醛含量的试剂或仪器来辅助判断。新车购买后,可以购买一些活性碳等吸附物质于车内,并定期更换,以吸收有毒气体;开车时,在天气合适、空气质量好的情况下,尽量开窗,而不使用空调;尽量少将香水或玩具长时间放在车内;不要将车停于太阳下暴晒,如果无法避免,上车前打开空调,并打开车的四门,让车有5-10分钟的换气时间,之后再进入车内驾驶。
延伸阅读:什么是阻尼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