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会见证汽车轻量化之火热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汽车轻量化技术展,于1月18日完满结束。主办单位Reed Exhibitions Japan Ltd表示,三天展会共吸引近2万名参观人士,若计算同期举行的Nepcon Japan...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汽车轻量化技术展,于1月18日完满结束。主办单位Reed Exhibitions Japan Ltd表示,三天展会共吸引近2万名参观人士,若计算同期举行的Nepcon Japan和Lighting Japan在内,总参观人次更近6.9万。除了参展商争相介绍其尖端科技,连日来的研讨会也令5450名业内人士获益良多!


未来汽车方向取决于动力发展

在展会首日,本田(Honda)汽车研发中心常务执行役员三部敏宏为焦点演讲—“引领汽车生产商讨论未来汽车”揭开序幕。以“如何在2030年实现驾驶乐趣及可持续社会”为题,三部敏宏指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取决于所用燃料的发展,现时仍存在一定变量。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未来汽车会以什么动力为主流,现时仍未有定案。可以肯定的是,各汽车生产商都必须努力减重减排。例如本田研发各项‘Earth Dreams’技术,生产更轻巧的CVT引擎。”他说。

现代(Hyundai)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开发部门高级副总裁Lee Ki-sang坦言,未来汽车的发展,无可否认会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与此同时,也有各种难题限制着发展。其中基础建设是另一重要因素。没有好的基本设备供应,很难推动未来汽车的普及。

他又透露,现代正积极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已进入第四阶段:“我们已有一整条生产线预备好,年产量约为1000辆。”

网络连接性也是未来汽车发展重要的一环。Robert Bosch GmbH董事局成员Dirk Hoheisel说:“调查发现汽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减,如何增强汽车的互联网连接性将是车辆受欢迎与否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把家人的网络进一步延伸到汽车之上。”

三部敏宏补充,更有效的网络可协助提高驾驶安全,改善路面挤塞情况等。

推动绿色汽车好时机

大陆(Continental)集团汽车系统及技术部门副总裁Christian Senger在其演讲中指,现时是发展新一代汽车的最好时机。他说:“传媒经常夸大新科技。事实上,很多时候所谓的新技术都尚未发展成熟,但也正因为如此,现时是推动未来汽车发展的好时机。”

他同时指出,有四大难题阻碍未来汽车的发展,包括:生产成本太高、续航距离不足、基础建设不足、电池质素及寿命等几方面尚待改进。

SIM-Drive有限公司总裁清水浩亦认同这个说法:“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0%。随着世界各地更多地方需要机动能力,电动汽车的时代早晚会来临。”

据他所述,SIM-Drive发展电动汽车已有30年历史,不少知名企业是其合作伙伴,例如五十铃(Isuzu)、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等。公司目前正与30家公司商讨第四期合作计划,预计由今年2月持续至2014年3月。

SIM-Drive研发的最新SIM-WIL原型车,在JC-08模式下续航距离达到351公里,车内空间可媲美3000cc大型骄车,由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更只需5.4秒,表现相当出众。JC-08模式是日本在2015年准备实施的新汽车排放量测试,比现时实行的10.15模式更严格。新测试将会分别以热起动及冷起动来量度汽车排放量,业界人士认为这样更贴近实际测试情况。

普及速度有赖电池技术突破

各生产商都对未来汽车时代的来临引颈以待,但实际市场表现如何?Lux Research高级分析师Kevin See认为插电式混能汽车市场令人失望。由于成本关系,制造商倾向于以小型电池来达到成本效益,这可苦了很多因为憧憬市场发展而诞生的电池公司。

“由于企业对市场过份乐观,现时电池产能过盛,不少公司面对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据其分析,可见的将来汽车市场将由中国带动。中国的“863资助”计划主力推进插电式混能汽车发展,对电池的需求将由2011的0.6GWh升至2016年的6.6GWh。

不过,Kevin See指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一项创新技术随时可以扭转市场形势。巴斯夫(BASF)、Toda America等正着力研究阴极物料,希望尽量增大电压和容量;杜邦、陶氏、UBE Industries则在开发可在高电压下保持稳定的电解质。

同时,Kevin See也提到有公司开始研究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产品,惟技术尚未成熟。

除了电池,汽车轻量化是增加续航力的另一重要元素。在这方面,日产(Nissan)轻量化推进部部长熊本隆明言:“为了满足驾驶人士对安全性等的要求,汽车重量自80年代开始不断上升。自2010年开始,又向轻量化方向迈进,要从中取得平衡,令我们非常头痛。”

新物料仿真程序助减重

幸而,随着计算机仿真程序的发展,可助制造商更有效减轻汽车重量。而轻量化方向,大致上可从汽车结构、物料和制造工艺着手。熊本隆说:“传统减重不外乎是减轻零部件重量,日产则尝试颠覆汽车布局,制造一种共享的模块产品系列。这样,我们可依据不同车系的需求,从引擎、前后底盘、车厢等项目组合适当的部件。”

熊本隆又说,公司希望以共享模块产品生产的汽车,可由2013年12%市场份额,在2016年提升至56%。这个目标可使车辆的生产成本和重量降低30%,生产效率则提高三成。他指出,由于成本问题,现阶段不可能每一种部件都使用轻量化设计:“始终,购买者最着重的是价钱。”

三菱(Mitsubishi)复合材料开发中心主席研究员秋山浩一预计,随着世界各地收紧汽车排放要求,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在2030年将可发展至适合量产。

据他介绍,三菱主力研发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Prepreg Compression Molding,PCM),可有效缩短成型周期时间,而且部件的纤维成分可高达65%。现时,PCM以140℃及5MPa可在三分钟内完成固化。以此方法生产富士(Subaru)的Impreza前车盖,比起使用钢铁可减轻63%。

三菱化学概念车亮相

在三菱化学展台,一辆全电动绿色概念车Aptsis向参观人士展现该公司的最新技术,这概念车亦曾在CHINAPLAS 2012亮相。三菱化学汽车关连事业推进部部长石渡直明解释,当中不少技术已经或即将实行在量产车之上:“这个有机薄膜太阳光伏组,预计在2018年投入市场。”

为迎接未来汽车时代的来临,著名的T�V Rheinland认证公司,其日本分社亦有展出。据其制品部产业机器课课长VilmosSztaroveczki表示,T�V Rheinland是其中一家率先在日本进行电动车充电插头认证的公司。

他解释:“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并不足以令电动车普及,惟日本政府已开始全力兴建这些设备,故前景相当理想,估计市场在五、六年后会走向成熟。

更多轻量化技术

其它日本公司亦争相把最先进的技术展出。Kyoraku Co. Ltd. 织物塑料薄板成型法(FLP Lite),可以一个步骤把织物与塑料板“合体”,并毋须使用粘合剂,减轻成本之余又可保持环保。负责海外市场的榎本渡又介绍:“我们的发泡吹塑成型,可达超级轻量化和耐高热能力,而且环保和成本低。公司可根据客人不同要求,度身订造不同发泡量的部件。”

东丽(Toray)则展出一系列车用塑料,包括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纳米合金聚合物技术、高性能绝缘PPS等。也有国外物料供货商尝试拓展日本市场,陶氏展出其电子相关物料;杜邦主力推广其LED照明用基板物料CooLam。

亿光电子针对汽车市场,特别提供一系列LED产品,包括仪表板背光、娱乐系统指示光源、LCD屏幕背光和阅读光源等,以及车外照明如昼行灯等一系列节能、高亮度、高效率、反应快速且小尺寸的LED光源;R�chling公司展出其智能进气口,特别之处在于系统可根据引擎温度自动开关,有效改善汽车风阻和能耗。

OLED,未来之光?

LED的应用日广,而塑料在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故此,Automotive Weight Reduction Expo展会同期,2013日本国际LED/OLED照明技术展览会(Lighting Japan 2013),也吸引了大量参观人士。

Lumiotec是2008年由三菱重工、三井物产等成立的合资企业,是一家专门发展OLED发光板的公司,在照明技术展览会中展示其近似自然光的技术。市场部国际关系担当Sara Milesi说:“现时我们的发光板一共有五种不同尺寸及两种颜色(黄光及白光)可量产。OLED的好处是光线不含有紫外线以及低温,加上光调柔和,故适用于博物馆、展览厅,这是我们现时主打的市场。希望未来技术进一步成熟后,能普及化。”

为推广OLED,Lumiotec特别与罗姆(Rohm)半导体公司合作,后者设计出一款OLED衣架型挂灯。Sara Milesi表示,此灯赢得国际知名设计奖2012 Red Dot Design Award,原意是作推广用途,岂料大受欢迎,故现时也接受订购。

转载请注明: 转自中国塑胶原料之家 http://www.su-jiao.com/news/

本文链接: http://www.su-jiao.com/news/show-120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 日本展会见证汽车轻量化之火热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塑胶原料之家无关。中国塑胶原料之家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

塑胶原料之家,专业塑料网站、原料报价网站,免费发布塑胶供求信息。塑胶原料之家为您提供塑料供应、塑料求购、塑料行情、塑料展会、塑料原料资讯服务。

2008-2015 塑料|塑胶原料|物性表大全|UL黄卡|SGS报告查询|最新价格--塑胶原料之家

沪ICP备1502728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