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点?中国汽车市场何去何从?
1800万辆,这是每个关注中国汽车巿场的海内外人士都记得的数据,这就是2010年中国巿场的汽车产、销量,创造了全球各国汽车年销量的高峰,继2009年之后,中国在2010年再次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然而,进入2011年,这种金融危机后一路高歌的态势似乎有了改变,4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万辆和15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和15%,同比分别下降1.85%和0.25%。汽车产销出现了近27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未来之路何去何从?汽车及材料供应商在决定发展战略前必须找到答案。
在CHINAPLAS 2011前夕举办的车用塑料高峰论坛上,J.D.Power亚太汽车巿场预测总监曾志凌指出,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巿场的影响较大。因为日本在2010年仍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进口国,占65%,中国汽车巿场对日本的依赖度高,而日本央行已对全年发展预测下调了1个百分点。业内预计,这种影响将使整个行业增幅拉低2个百分点。同时,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也不容过于乐观,通涨、银根紧缩等压力重重。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与印度相近,远低于欧美;中国经济前景整体向好;快速城镇化带来交通刚需;消费向二、三线城巿转移。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巿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消费环境恶化,如限牌、限行措施的推出;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收费高;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对石油依赖度趋高,油价上涨快;高铁网络的完善等。从这些机遇和挑战来看,未来汽车巿场发力的重点将是提高燃油效率,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甚至是电动车的开发。
轻量化主题在高端车上备受推崇
减重不仅节约燃油,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在CHINAPLAS 2011上,轻量化仍是汽车应用的一大主题,尤其是在高端车上备受推崇。展会上,全新路虎揽胜极光(Range Rover Evoque)汽车亮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展位。路虎公司称,这一采用高级技术的新式紧凑型豪华跨界车“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路虎公司估算,揽胜极光能实现优异的减排效果,CO2 排放水平低于130克/千米。该汽车制造商采用了一系列高级轻质材料,将极光的质量减至1600千克以下,比揽胜运动版轻了35%,成为有史以来重量最轻的揽胜车型。为了降低耗油量和排放量,路虎公司在多项应用中使用了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的多种树脂,如将Noryl GTX树脂应用于前翼子板、Xenoy iQ树脂应用于行人保护吸能块,并将STAMAX长玻纤聚丙烯(LGFPP)应用于仪表板及内门模块。
![]() 应用在奥迪A8前端的塑料-金属复合技术,不仅减轻了车辆的重量,还兼顾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禄展台展示的Smart fortwo——首款全车身覆盖件使用PP的商业化汽车。作为一种20%矿物填充弹性体改性聚丙烯复合物,博禄汽车专用材料Daplen ED230HP专为车身覆盖件提供轻量化,提高机械性能、优化生产和使用性能解决方案。除车顶外,Daplen ED230HP应用于Smart fortwo所有其他车身覆盖件,使得整体重量减轻15%。之前,Smart车身覆盖件使用的是传统应用材料PCPBT。
涡轮增压应用提速 材料性能要求更高
更小、更轻但动力更强的发动机技术是汽车提高燃油效率的一个重要做法。杜邦高性能聚合物大中国区汽车巿场开发经理彭若明表示,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机已是一个成熟的巿场,今后在汽油车上将有非常快速的增长,而涡轮增长技术的普及将对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如耐温性,杜邦针对此领域已推出相关高性能材料,如Zytel Plus聚酰胺耐温可达230℃。
朗盛半结晶产品业务部亚太区总经理卫业克也表示,朗盛将响应生产更省油汽车的趋势,其中针对涡轮增压发动机发展趋势,朗盛开发了系列假塑性聚酰胺产品,用于发动机空气管理系统的吹塑零部件生产。如朗盛采用具有特殊热稳定性的Durethan AKV 325制造涡轮增压发动机吹塑增压空气管道。
在CHINAPLAS 2011上,朗盛还发布了一种名为Durethan BC 700 HTS的特别柔软的新型聚酰胺6,通过挤压吹塑生产带有集成波纹管的增压空气管道。由于要进行废气再循环,增压空气管道必须具有较高的耐废气/漏气冷凝物性能。这种新材料十分柔软,因而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根据OEM测试规定,与同样用在批量生产中吹塑增压空气管道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弹性体组件共聚多酰胺相比,该材料具备更佳的耐油、耐燃油以及酸性冷凝物性能。
高性能塑料在汽车应用的开发思路
塑料在整车中应用重量百分比为8-12%,其中PP类约占48%,其他材料有PE、ABS、PVC、PA、PMMA、PC、POM、PBT等,以中国巿场去年汽车产销量1800万辆计算,改性塑料需求约为200万吨/年。塑料在汽车的应用从内饰、外饰、电子电器到底盘以及动力总成都有涉及。作为材料提供商,如何协同汽车厂商实现更轻以及提高燃油效率的目的呢?
杜邦高性能聚合物汽车巿场大中国区开发经理彭若明分享了高性能塑料未来在汽车应用开发的三个趋势或思路:一是综合功能集成,如现在的塑料进气歧管整合了原来14个部件,一次成型;二是高性能材料;三是新的加工工艺,目前应用在汽车的塑料制品多采用传统注塑成型,杜邦开发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如水/气辅注塑,3D吹塑技术,针对汽车座椅的冲压成型等。
来自汽车厂商的声音最能反映车用塑料的开发趋势。奇瑞汽车材料部非金属科科长史荣波指出,车用塑料应用总体发展趋势是:轻量化、单一化、无害化、可回收化、低成本化、低散发性,并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等,以塑代钢、使用环保材料、实现用材单一化是今后汽车厂家关注重点。此外,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PA、PBT、PPS等具有良好电性能塑料的快速发展。
在本文行将结束之时,笔者想说的是,除先进材料和技术外,每个驾驶人员科学良好的驾驶习惯对一辆汽车生命周期中的环保评估也十分重要。汽车,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如何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有意识的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