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欧洲和中国市场相继对聚碳酸酯(PC)奶瓶发出了禁令,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聚碳酸酯这一5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透明材料快速发展的步伐。因为在食品容器以外,聚碳酸酯还有着十分辽阔的应用空间,包括汽车、电子、太阳能、建筑等近年发展迅速且市场容量巨大的领域。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凭借国内汽车、铁路、电器和电子行业的巨大增长潜质,不仅已成为亚太区的主要市场,更将成为聚碳酸酯的全球主要市场。
中国市场:一个供不应求的诱人大蛋糕
从全球地域布局来看,亚太区目前占全球聚碳酸酯生产总量的60%以上,到2015年,这一比例有望增至65%。在亚太市场上,最具市场魅力的地方在哪里呢?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表示,由於亚洲和中东新建的生产装置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加之原材料(双酚A)价格攀升,使本来盈利情况极好的聚碳酸酯市场逐渐变成鸡肋。但是,中国与国际市场有所不同,供需矛盾一直突出。去年(2010年)聚碳酸酯用量大幅增加,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全年进口量创出历史新高。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累计进口初级形状的聚碳酸酯126万吨,金额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2%和43.9%。
更重要的是,得益於中国内需市场各行业的发展,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预计,未来五年,聚碳酸酯用量还会以年均10-15%的速度逐年递增。
国际巨头增资扩产“来势汹汹”
巨大的供需缺口,强有力的发展预期让中国市场成为国际聚碳酸酯巨头的投资重点,随着金融危机阴霾的消散,国外巨头的投资步伐可谓来势汹汹。
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业务亚太区负责人何海德(Rainer Rettig)博士就表示:“对於拜耳材料科技而言,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2010年,得益於聚碳酸酯粒子销量与售价的大幅增长,拜耳材料科技高性能塑料销售业积飘红,销售额上升42.9%。随着经济好转,2011年,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业务果断宣布了两个重大调整:一是将该业务的全球总部从德国迁往上海。虽然上海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部的据点,但将全球总部移师上海的并不多见,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对拜耳材料科技举足轻重的发展意义了。二是其上海聚碳酸酯产能扩大至50万吨/年,目前为20万吨。
看到中国市场商机的远不止是拜耳材料科技,同样在上海,大约60年前发明PC材料的先驱者之一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宣布将新增专用生产线生产Lexan PC树脂,这是2010年末在南沙工厂进行类似Lexan扩能的延续。早在今年初,公司在南沙新增了一条Lexan PC薄膜挤压生产线。公司表示,未来几年(2012-2014年)还有望继续扩大在亚洲的产能。自1953年以来,由Daniel Fox博士发明的Lexan PC树脂已在多个行业创造了历史,发展至今,Lexan产品系列已包含广泛的树脂、复合材料、板材产品和薄膜等产品。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的母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也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将在双方合资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建立新的年生产能力达26万公吨的聚碳酸酯生产工厂,预计於2015年投产。
而作为全球聚碳酸酯另一重要供应商日本三菱化学也积极谋划在华业务,已与中石化集团组建合资公司——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打算建设6万吨/年聚碳酸酯和15万吨/年双酚A装置。此外,三菱化学还宣布对石油化工业务进行重组,退出己内酰胺和苯乙烯单体业务,并与帝斯曼交换聚碳酸酯和尼龙业务—帝斯曼将收购三菱化学的尼龙业务,而帝斯曼公司的聚碳酸酯业务置换给三菱化学公司。三菱化学获得帝斯曼聚碳酸酯业务後有助於加强其聚碳酸酯业务在全球的地位。
从以上聚碳酸酯巨头在中国的布局来看,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将有一个较大的释放,同时也可看出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将成为中国PC的重要产地。
产能过剩?国产PC面临更大压力
随着国际巨头聚碳酸酯大手笔增资扩能序幕的拉开,业内出现了对产能过剩的担心。不过,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聚碳酸酯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短期来看不存在产能过剩,目前这个项目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但是,他指出:“尽管中国市场聚碳酸酯并不过剩,但巨头的纷纷投资扩能会进一步加快垄断局面的形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发改委颁布的“国外投资指导目录”中鼓励聚碳酸酯的酯交换法生产工艺,他表示:“我个人认为,光气法和酯交换法各有利弊,要多条路并举。”
同时,他对中国本土聚碳酸酯生产商寄予厚望,他说:“国内生产聚碳酸酯的企业主要有甘肃银光(805厂)和烟台万华,尽管目前产能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很少,仅各5万吨,但我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对於今後国内聚碳酸酯市场的发展,他指出,2010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为33万吨,“十二五”末期力争达到110万吨/年,届时国内年需求量约为170-200万吨,本土化供应率达到70%。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土企业亟待突破技术瓶颈,建立一两套国内自己的生产装置,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满足原材料的国内配套。
延伸阅读——PC奶瓶禁令 几家欢喜几家愁 自双酚A在食用瓶中被欧美国家禁用後,中国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自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含BPA(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的公告,这预示着PC(聚碳酸酯)奶瓶将逐渐退出市场,结束它长达50多年的市场统治地位。双酚A是生产聚碳酸酯的原料。 “奶瓶用PC占中国PC用量的6%左右,因此应该说禁令的颁布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说。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道禁令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敞开了另一扇门,比如玻璃奶瓶重新受到市场青睐,以及不含双酚A的高分子材料—来自美国伊士曼的Tritan共聚酯。得益於禁令的实施,伊士曼的Tritan共聚聚酯获得快速发展,今年5月,伊士曼透露将增资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其现有Tritan生产厂在2008年投产,年产能仅略高於3万吨。伊士曼正在兴建在华第二座工厂,定於2012年初投产。 Tritan的热销也带动了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造商普立万吉力士热塑性弹性体部门宣布,吉力士Versaflex和Versollan热塑性弹性体与伊士曼化工的Tritan共聚聚酯具有优异的结合效果。合理的选择包覆成型材料与Tritan材料有效结合可以减少测试时间,加快向市场推出的速度。 自双酚A在食用瓶中被欧美国家禁用後,中国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自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含BPA(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的公告,这预示着PC(聚碳酸酯)奶瓶将逐渐退出市场,结束它长达50多年的市场统治地位。双酚A是生产聚碳酸酯的原料。 “奶瓶用PC占中国PC用量的6%左右,因此应该说禁令的颁布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说。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道禁令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敞开了另一扇门,比如玻璃奶瓶重新受到市场青睐,以及不含双酚A的高分子材料—来自美国伊士曼的Tritan共聚酯。得益於禁令的实施,伊士曼的Tritan共聚聚酯获得快速发展,今年5月,伊士曼透露将增资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其现有Tritan生产厂在2008年投产,年产能仅略高於3万吨。伊士曼正在兴建在华第二座工厂,定於2012年初投产。 Tritan的热销也带动了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造商普立万吉力士热塑性弹性体部门宣布,吉力士Versaflex和Versollan热塑性弹性体与伊士曼化工的Tritan共聚聚酯具有优异的结合效果。合理的选择包覆成型材料与Tritan材料有效结合可以减少测试时间,加快向市场推出的速度。 |